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释银圆明 ? — 1620年一月十一日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六
释银圆字孤山
姓李氏武清人也。
少待内庭给事银局工作,公馀多暇,留意内典,眈味久之,思出尘諠,乃乞退。
遍游名山,远航南海,还至少林,遇无言师为之披剃,具道从来。
因以银圆名之,取其精坚不磨,流通无碍。
即谢曰:银则无须此,但期满足矣。
居数岁,复事游参,迈迹上方,构朝阳庵,息静山阿,将从此终焉。
顾上方地接皇都,山势绵邈,云水幽胜,甲于寰区,游侣日众。
孤山口兜率寺,二十馀里,马不能行,故来僧至孤山已饥疲交困,无休憩处,或望而郤步。
独发愿,欲于孤山创建十方丛院,以利行者。
早夜殷殷,默祷显叩,卒达所志,殿宇既成,额曰“普济禅寺”。
遂为始祖,人称“孤山长老”,以地名之,嘉其志也。
万历庚申正月十一日示寂,其徒通祥、通昱,依浮屠法,葬其骨于寺西北隅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道超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九
释道超字云外姓李氏安平人也。
生有夙根,幼怀高志。
当辞亲入山日,家人为具牲醴饯别,蹙然曰:“既欲出尘,当除腥秽,如此俗习,尚不能远,何论他耶?
”或为譬解强之,竟不食。
礼开元秋鉴为师,年二十入京师,依大功德寺祖渊,职藏三载,心迹皎然。
后游东浦,参无际、月溪二老,授以无字公案。
染疾还山,状甚沈瘵,祷于观世音,夜梦白衣授赤丸使呑之,惊寤而嘻。
是日,果有老人负囊至,疗之而愈。
一日,看《黄檗语录》殊有会心,憾无明眼提撕,莫由省觉。
复又自念,如来六年苦行方得成道,乃思辟榖,唯钦水乐饥,一意参穷。
历十八日,而身心轻莹,如有悟入。
太守熊公以开元日壤,命掌院事,窜匿山谷,求之再四,始为一出。
及熊卒,乃复辞去。
参绝尘于秀林,尘问佛祖关要,即事酬答,辩若泻流,尘印可之,犹自以为未也。
乃谒泽忠于栖真,机缘符契,得无疑。
自尔归来,息影山阿,独处兀坐,千日为期。
明天顺壬午,开元缺席,推选未当,久悬不决,闻于郡丞孔公,孔命使持简请莅止,益深遁。
至成化甲午,翻然归院,为众说戒。
已而度夏天,立岩中,忽焉示疾。
临终书偈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邈焉中立,佛越祖。
本无生灭,何用指注。
击碎虚空,何处不遇。
要行便行,著甚分付。
”掷笔坐化,时成化十一年五月十八日也。
茶毗窆灵骨旧塔,有《云外语录》一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广真
大师广真者。
字吹万
西蜀僰道宜宾人
姓李氏
父祖世籍婆罗门。
师生惟慕事佛。
得法于月明和尚
万历戊午年
说法于潇湘之湖东禅院
次迁忠州聚云。
夔州宝峰。
及云来兴龙。
巴台诸刹。
阐扬大慧宗风。
崇祯己卯七月三十日
唱灭于本山
嗣法门人曰。
慧机
慧丽等。
依法阇维。
阇维时。
遍地荷香袭人。
烟至羃。
结为五彩。
火后收舍利三百馀颗。
复得黄金锁子骨三茎。
当门二齿。
变为紫色。
建塔于三目山之阳。
四川观察使华国
为塔上之铭。
署师为大慧十四世之孙。
懒庵鼎需禅师之裔。
盖。
大慧初开法于洋屿庵。
得法为第十三位。
今灯谱。
大慧下法嗣。
共九十四人。
讹列为第三十五位。
既得旨。
韬光于福唐山水之间。
大慧阳生还时。
始开法于西禅。
入室之子。
仅得安永
南雅
志清
安分四人。
分于元至正间
庵居剑门
志清
天王
南雅
龙翔
安永说法于鼓山
是为鼓山永
付悟明法坚二人。
承天
净慈
纂修联灯会要。
座下衲子虽众。
独以大法嘱太原苦口益。
益付筏渡慈。
当益慈之时。
约在明之中。
叶丛林先德物故。
禅门死于绳规。
凡我行道之士。
无不藉赖。
中贵给劄住持慈公辈。
或不忍视。
而恬退于山边水边。
保任乃事随方接纳一个。
半个尚以笃实。
承继祖宗命脉。
慈。
得一言显。
显。
付小庵密。
密。
出二仰钦。
钦。
无念有
已上俱语录机缘。
荆山宝。
宝。
付铁牛远。
远。
付月明池。
此三代。
惟述相见之语。
并付嘱之偈。
月明池公。
以源流大法。
付与真公大师
至师崛起中兴。
光显大慧之宗。
师初出世楚之湖南潇湘小院。
衲子
相传上堂示众入室机缘。
丛林识者。
惊为大慧再来。
崇祯辛未腊八日
布金檀越内卿素庵
诸师居忠州聚云禅院。
拈香毕。
竖拂云。
从上古人。
只为者个东西。
颟顸了许多英雄豪杰。
赚陷了许多高人达士。
抛撒了许多油盐酱醋。
今日老僧
不徇人情。
向汝诸人道破。
只要汝等于日用二六时中。
行住坐卧处。
穿衣吃饭处。
运水搬柴处承当。
若承当得来。
英雄豪杰。
也颟顸他不得。
高人达士。
也赚陷他不得。
油盐酱醋。
也抛撒他不得。
且问。
大众如何是者个东西参。
东吴有居士刘墨仙
久游玄墓之门。
持圣恩问道录访师。
论及杨岐九峰之语。
师徵云。
正恁么时。
杨岐在。
九峰在前。
仙良久云。
和尚又作么生。
师便喝。
仙云。
者一喝。
是前是后。
师翘一足。
仙礼拜。
玄墓汉月藏禅师书至。
师以为千里同风。
即挝鼓升堂。
说妙法语。
语见聚云全录。
维那
对众宣读其书。
曰。
大慧禅师
说尽人间禅病。
四百年内。
望之如渴人求井。
不料一枝埋没。
三峡锦江之上。
前得来书。
语录已见作略过人。
第未得从容谈三月于水流石上。
为恨不浅。
兹闻已返峡中。
略伸四问。
万乞答。
我更欲禅师起已坠之禅于今日。
令后辈。
重见天日于座下。
断不令山野遗恨耳。
书尾复致四问。
曰。
正睡著时与死了烧了。
心之与性。
牙齿打不著。
须向者里希取大用始得。
如何是此处底大用。
师答云。
宁向太阳妆罗刹
不来黑暗扮睹音。
二问。
沿流不止。
绝却真照
照不到处。
如河是吹毛用了急须磨。
且道。
磨个甚么。
师答折脚铛里淡黄齑。
三问。
明处既已脱却心性。
切莫在离心性处躲跟。
除此二途。
如何相见。
师答。
才过驴胎。
又闯马腹。
四问。
近世野狐。
都说心性禅。
不知姓张姓李。
请禅师代答一转语。
贵图天下衲僧脱却腥臭。
师答夺者老贼头。
拄杖拗折。
莫言不道。
已而师于回书之尾。
亦致四问。
以问汉师
作相问。
用水一碗贮米七粒。
茅草十字在上。
道是甚么义。
二问□□沩仰九十六种圆相
收尽六义问
个收在那一义。
三问。
古人道。
八角磨盘空里走。
不知是空走磨。
磨走空。
四问。
老鼠吞大象。
虾蟆口咬著。
吞不入。
拖不出。
苍头老儿跳一步。
下一转语。
汉师或有答斯未载焉
师之说法。
垂机勘辨。
约类如此。
正录十卷。
广录三十种。
共六十六卷。
水部尚书郎汝学
捐俸刊行。
板存忠州治平禅院。
系法孙灯来编次。
来住高峰
铁壁慧机之子也。
赞曰。
师既出世于万历之间
我禅门正当肇兴之时。
至天崇间诸方有大名称者。
书问交通往来。
未见一言表出大慧宗系之名。
何也。
无乃各阐己宗为急务。
未暇轻重之耶。
然亦是吴越燕赵众生鲜福。
未获沾师法雨耳。
康熙丙寅冬
余为天童封龛佛事
四明
寿昌禅林访旧。
遇师之玄孙统公庵禅师
始悉师三代全录。
不得不为之传。
补入僧宝。
否则阙典之责。
其在余乎。
(正录三卷。
并师下三世语录若干卷。
四川向化侯养元捐俸梓板。
嘉兴楞严流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可授元末明初 1307 — 1375
可授
字无旨
一号休庵
临海李氏子
初教而后禅。
亲见独孤明公
虎岩伏老嫡孙。
出世。
凡四坐道场。
皆不出乎台境。
诸方将倚之以为重。
竞来敷致。
师漠然若不闻。
休庵于西坞。
日修净土法门念佛三昧。
且曰。
此即禅定之功也。
恶可强分同异哉。
国朝洪武六年
杭中天竺。
以府侯之命起师。
师勉应之。
行至钱塘江滨。
净慈诸勤旧。
相与谋曰。
大善知识
胡可失也。
帅众邀于道。
拥居其位。
师屡却之不听。
色颓然不怡。
时当岁俭。
道者如云。
糗粮方患不继。
而施者踵至。
居二载。
而退归卧竹院。
忽示微疾。
端坐西向。
召左右谓曰。
吾将逝矣。
或请偈。
曰。
吾宗本无言说。
乃合爪连称佛号。
至声渐微而寂。
阅世六十九。
僧腊五十。
龛留七日。
颜貌不变。
阇维。
齿牙贯珠不坏。
舍利光色晶莹如金银水精者。
遍满于地。
塔而藏焉。
师仪观雄硕。
识见夐卓。
其于荣名利养。
视之如无物。
出专法席。
皆迫于不得已。
会朝廷。
善世院
总统天下释教事。
或劝师求檄以主名山。
师笑而不答。
然其所莅之处。
不以恬退而不加之意。
必革其敝习。
新其规制。
使可贻于悠久。
五会语。
多肆口而说。
曾不经思。
平居遇物成味。
率出人意表。
戒其徒勿以示人。
至于尊贤尚德
推己及物。
有非人之所及。
诚末世大法幢也。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三
释可授字无旨号休庵
姓李氏临海人也。
年十九从九岩万壑观受具,后参普觉明于灵隐,有省,命充堂司,四众悦服。
寻还石门白岩真主真如延居上座。
元至元六年出主大雄山之安圣。
凡四坐道场,皆以净土法门为佛事,且曰:“此即禅定之功也,恶可强分同异哉?
明洪武六年,杭之中天竺以府侯之命,请主寺事。
行至钱塘江滨,净慈诸旧相与谋曰:“此大善知识,胡可失也?
天竺尚可致,吾属独不能耶?
”帅众邀于道,拥居其位,屡却不听,强应之。
时当岁俭,问道如云,糗粮方患不继,而施者踵至。
居二载,遂退卧竹院,忽示微疾,端坐西向,爪合连称佛号,至声渐微而寂。
荼毗,齿牙贯珠不坏,设利罗光色精莹,如金银水,遍泻于地。
宋景濂铭其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文忠明初 1339 — 13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9—1384 【介绍】: 明初凤阳府盱眙人字思本小字保儿
朱元璋姊子。
十四岁至元璋军中,从姓朱。
十九岁以舍人亲军出战,骁勇冠诸将。
屡破张士诚军,拜浙东行省左丞
龙凤十二年,下杭州,加浙江行省平章事,复李姓
洪武二年,以偏将军常遇春出塞,克元上都。
次年,又出塞克元应昌。
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曹国公
以后又屡出备边。
好学问,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家居恂恂若儒者。
尝劝帝少诛戮,勿近宦官,忤旨,屡被谴责,遂得疾病死。
追封岐阳王谥武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文琇
南石文琇禅师
儒释兼修。
宗说俱妙。
负超卓之才。
怀奇伟之气。
行中仁公
灵岩
得和尚
犹慈明之黄龙也。
和尚出世。
瓣香嗣公。
不忘所自。
初住苏之普门。
灵岩
三迁主万寿。
未几。
退隐吴淞之上日。
与山翁野老。
说无义语为乐。
而大忘人世也。
逮我明圣天子即位。
诏天下儒释道流深通文义者。
纂脩大典。
尚应诏而起。
留京三年。
书完。
值国家建报恩大斋会。
和尚预焉。
居无何。
杭之住持缺席。
僧录日公。
举非南石和尚不可。
于是。
欣然遂行。
南州溥洽赠以诗云。
缁袍如水赴瑶京。
爱子相过双眼明。
岂有文章追李杜。
敢言传习到台衡。
青灯夜雨寒窗约。
黄叶秋风故国情。
见说生公还聚石。
扁舟早系阖闾城
洪武十一年
皇上以万机之暇。
悯念吾徒为佛弟子者。
鲜能精通教典。
深究禅学。
颁睿旨。
俾习般若心经。
金刚楞伽。
昼则讲演。
夜则坐禅。
务期晓达。
师因说七偈以赞。
初首云。
圣皇亲受灵山记。
手执金轮御万方。
诏谕僧徒令讲习。
丛林顿觉有辉光。
末首云。
穷通教典与参禅。
是大因缘非小缘。
幸遇圣君能注意。
吾徒何事不加鞭。
有普门灵岩径山语录。
及佛祖赞一卷。
行世。
后未考所终。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文琇字南石姓李氏昆山人
出家邑之绍隆庵,参法要于行中仁,居虎邱,得言外旨。
有《续传灯录》、《四会语》行世。
慧无尽者,不知何许人。
洪武间为虎邱藏主文琇称其戒简冰清,禅诵勤勇,刺血书大乘经,攻苦行澹,备行三宝中事,孜孜弗懈。
学教观于古庭,听《楞严》于融室。
又从行中究别传之旨,及示身火聚,灰烬出舍利如
行德之显验如此。
又僧起,字灭宗,初住天台华顶山,来主虎邱,专力宗门,不省俗事,临终尽出平生文字火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真语明 1515 — 1589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五
释真语字默庵
姓李氏宾川人也。
生有善性,幼喜事佛。
明嘉靖癸丑,礼师正宗薙发,创止止庵。
真语初不识字,及授经论,礼诵《华严》,日夜不辍,七易寒暑,慧性顿开,口诵心惟,便通妙义。
李中溪请弘法崇圣寺,遂跻讲席。
化道既广,归来日众,因于白崖建遍照寺。
又于洱海般若寺万松庵,以处徒侣。
著有《观世音经注》行世。
万历十七年,慈圣太后妙峰赍藏供鸡足山,赐真语紫衣。
坐化时,寿七十五,塔于万松深处。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贽明 1527 — 16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7—1602 【介绍】: 福建晋江人字卓吾原名载贽号卓吾又号笃吾别号温陵居士
嘉靖三十一年举人
不应会试。
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姚安知府
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
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
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讥刺时之讲周、程、张、朱者,谓皆口谈道德,心存高官,志在巨富,品格反不如市井小夫。
晚年往来南北两京、济宁等地。
给事中张问达所劾,以“离经叛道”、“勾引士人妇女,到庵里听讲”为罪状,甚至捏造“与妓女白昼同浴”等无稽之谈,下狱,自刎死。
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词学图录
李贽1527-1602) 原姓林,名载贽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
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
明后期思想家。
嘉靖三十一年中举后,改姓李嘉靖三十五年为避穆宗载垕(同"厚")讳,取名
世代巨商,至祖父辈家境渐衰。
嘉靖三十五年河南共城(今河南辉县)教谕三十九年南京国子监博士四十三年复任北京国子监博士四十五年任礼部司务隆庆四年南京刑部员外郎万历五年云南姚安知府万历八年辞官归隐后,主要从事研究、讲学和著述。
1602年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下狱,自杀。
有《焚书》6卷、《续焚书》5卷、《藏书》68卷、《续藏书》27卷、《初潭集》20卷、《李氏文集》20卷、《李氏丛书》12种等。
曾评点《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等,至今流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如迁明 1538 — 1598年八月十一日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三
释如迁字大方,别号“松谷”。
姓李氏岐山人
父铎,母张氏,生迁于落星里。
幼诵佛号,戋戋自喜,每至佛寺,则如旧居,爱恋忘归。
蚤入社学,肄儒业,颇不乐,每对父母,呈出世志。
年十七,礼郡无踪本为师剃染。
居三载,发念游方,远访知识,决择已躬下事。
首参悦庵喜,授具指示向上一路。
寻入青峰山,吊影独栖,有所开悟。
闻大章宗师开法少林,往求印證。
明嘉靖辛酉,谒章于立雪庭,遂留依止,朝夕入室,陶镕机缘,乃承记莂,有“针头玉线,海底铁牛,日夜辛勤,记伊保守”之嘱。
由此知洞上宗风,五位正偏之旨,至是犹未泯也。
得法已,复历遍海内名山,还至京师,参诸讲席,深穷性相宗旨。
后至怀庆郑世子让国潜修。
白业闻至,致礼参请,深印契,乃建精舍于龙冈,延迁宴息。
四方学子,闻风远至。
万历丁亥,应大都慈云庵请,举扬宗旨。
戊子千佛寺请讲诸经,日绕万指。
庚寅,奉慈圣懿旨,于慈寿寺开净土法门,在会者千二百众,钦造镀金大佛像,赐大藏经,御书“大法宝藏”四字。
甲午春,请回龙冈,屐阁供置。
万历戊戌年八月十有一日示微疾,端然而逝。
世寿六十有一,僧腊四十有奇。
塔于寺西原
后二十二年万历己未年,其弟子海云走匡庐,谒憨山,始为之志铭。
称其孤标凛凛,如立雪长松,衲子参请,拈提宗教,不假辞色,应机接物,纯一至诚,有先德典型,谅哉言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本智明 ? — 1605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六
释本智字慧光
姓李氏,曲静人也。
先世居金陵,后徙滇南。
生而倜傥,夐然自远,隐有出尘之志。
曲城之阳有朗目山,白斋出家居此。
年十二住 依之,遂薙发为驱乌。
后行脚遇黄道月舍人,与语相得,为更其号曰“朗目”。
白斋以《华严》为业,多所熏发,即从事焉。
年十九,受具。
白斋将寂,请益,乃瞿然曰:“是恶知不旦暮为人婿也。
”因发愤,决志操方,北游中原,遍𠪾名山,足迹半天下。
南北法门,若伏牛之大方、印宗南岳之无尽,庐山之大安,蓟门遍融月心,皆一时教禅师匠,咸及其门,经炉冶钳锤。
故若若教,得其指归,但于参究己躬,恐未悟彻,乃立禅一十二年,始得心光透露,由是机辩自在。
发迹北游,过六安,刘公为新中峰华严兰若居之,未几去。
白下给谏宇淳钟公颇研内典,然多才傲物,素少沙门,无撄其锋者。
一日至天界问主者,曰:“善世法门,可有禅者否?
”主者推出见,便尔请问:“天界寺还在心内、心外?
曰:“寺且置,借问尔以何者当作心?
”给谏默然。
曰:“莫道天界,即三千诸佛,只在山僧拂子头上。
”钟良久作礼,退然心服,始知法门有人。
陶公允宜比部时,即与莫逆,及左迁庐州别驾,署篆六安,创“镜心精舍”以待,未暇及也。
皖之东九十里曰“浮山”,昔远师与欧阳公说法处,有华严道场古刹,为一阐提所破废。
吴太史观我,每慨之,欲兴而未能也。
淝水,飘然一锡而来,吴太史一见,与语相印契,再拜而启曰:“浮度固为九带宗乘,近为古亭演化地。
华严道场,即重竖刹竿也。
今为有力者负之以趋,其如兹山何!
古亭为滇南人,师岂其后身适来,胡不理前愿耶?
”智闻而愕然曰:“予少时每对古亭肉身,瞻恋无已,抑闻开法浮度,不知即此山也。
”因思华严乃出家本始,皆若宿契,遂欣然许之。
于是祷于护法神,遂戛然而去,太史犹未知所向也。
淮阴沁水刘中丞东星建节于淮,夙慕方外友,邂逅于龙兴寺,睹其机警,喜惬素心,乃馆之公舍。
暇与语,间 (问,閒)及浮度因缘,刘公忻然曰:“此弹指之力耳。
”即檄下郡邑,令一行阐提慑伏,尽归侵地。
百五十年之废坠,一言而兴之,岂非愿力耶。
寺既复,乃北入京师,会神庙为慈圣皇太后敕颁印施大藏尊经,乃奉玺书,持大藏归浮山
戊戌,讫壬寅,五年之间,而浮山华严寺,巍然如从地涌出,宝光瑞色,照耀人寰,非有夙因,孰能致此。
丛林就绪,即付其徒。
闻刘公薨,感其谊好,走沁水吊焉。
沈王为佛法金汤,闻入国,欲致一见。
乃语使者曰:“久向贤王深心,外护法门,若以世法相见,则不敢辱王之明德。
使者覆,王曰:“愿闻法要。
”诘朝,王坐中殿,延之入,智长揖问王曰:“喜哉,世主!
富有国土,贵无等伦,作何胜因,感斯妙果?
”王曰:“从三宝修来。
曰:“若然,因何见僧不礼,生大我慢。
”王悚然下座,请入存心殿,爇香成礼,请问法要。
因言《华严梵行品》云:“身语意业,佛法僧宝,俱非梵行,毕竟何者是梵行?
曰:“一切俱非处,正是清净梵行。
王闻之喜,遂执弟子礼。
所供种种,独受一紫伽黎,及水晶念珠,留镇浮度山门。
王亦竟为华严檀越。
乙巳冬,慈圣圣母周三百六十甲子,建法会于都南之广慈,懿旨请讲《楞严》,未及二轴,忽告众曰:“生死去来,皆目眚所见耳,吾行矣。
”华藏庄严,吾所图也,今归矣。
踞座端然而逝,时万历乙巳十二月二十四日也。
讣闻,圣母悼恤,赐金造塔,返灵骨于浮度妙高峰之南麓,从其志也。
吴太史观我为之铭,有云:“古座归路为来路,远录宗乘入教来。
”皆实录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镇澄明 1547 — 1617年六月十四日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五
释镇澄字空印姓李氏,苑平人也。
仲武,母李氏,梦一僧持锡入室,觉而遂生。
性聪慧,不类凡儿嬉戏,喜作膜拜。
年十五投西山广应寺礼引公得度为沙弥,服勤三年,登堂受具。
一江沣、西峰深、守庵中诸师弘教于大都,寻依讲肄,参穷性相宗旨,融贯《华严》,靡不该练,如是者十馀年。
复从小山、芺岩究西来密意,妙契心印,一时义学推为上首。
明万历壬午憨山妙峰结隐五台,将集海内耆硕建无遮法会,招至,欣然许。
以所居紫霞兰若居之,壁观三年,大有开悟。
塔院主人大方广公请脩《清凉传》,随留讲诸经,声光赫奕,四方学者日益集。
未几,与云峰创狮子窟,建万佛琉璃塔,遂成丛林,讲演《华严》,学者数千指,坐寒岩冰雪俨金刚窟中也。
慈圣太后为国祈福,注念台山,闻风雅重之,特赐《大藏经》。
寻复命都城千佛寺讲所著《楞严正观》,复于慈因寺讲演诸经,时妙峰造千佛铜殿于大显通寺神宗嘉其功行,命重脩,更赐额曰“永明”。
建七处九会道场,延诸法师讲演《华严》,以主第一座。
罢,以古竹林寺文殊现身处也,废久,复缉所用,多出内帑,不日而成。
更集学子重讲《华严疏》,复脩南台为文殊化境。
自是疲于津梁,遂谢诸弟子,默然兀坐。
顷之,示微疾,犹危坐三日夜,中宵寂然而逝,万历丁巳六月十四日也。
世寿七十有一,僧腊五十有奇,塔于竹林之左。
澄生而安重,寡言笑,律身甚严,而处众以和,说法三十馀年,三演《华严》,虽登高座,万指围绕,意若无人。
天厨日至,而疏粝自如。
居尝专注理观,胁不至席,渊沈静默,老无惰容。
受法弟子以千百计,出其门者率皆质朴无浮习。
其于讲演,提纲挈要,时出新意,北方法席之盛,稽之前辈无出其右者。
所著有《楞严正观》、《金刚正眼》、《般若照真论》、《因明起信摄论》、《永嘉集诸解》行于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